据统计,全球8%~16%的成年人患有慢性肾脏病(CKD),严重者会演变为“尿毒症”,且多数急性肾损伤易进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1]。而在我国,肾脏病患者已接近 1.32 亿。由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急性肾损伤诊治专家共识》明确,急性肾损伤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关爱肾脏健康,不容忽视。
面对肾损伤,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人依靠常规疗法“透析”来完成病变或受损肾脏的作用,但这种治疗方法并不能修复损伤的肾脏组织,无法恢复原有的肾脏功能,因此这也是导致目前慢性肾脏病高死亡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年来,干细胞凭借其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以及强大的免疫抑制效果,已成为了治疗肾损伤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干细胞治疗目标是修复损伤的肾脏组织,恢复原有的肾脏功能,为肾功能衰竭带来新的治疗方法。
2013年,美国和西班牙的科学家在《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他们用胚胎干细胞和来源于患者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培养出了具有3D结果的肾脏,这样的成果让我们看到了干细胞治疗肾脏疾病的希望。
2016年,来自意大利的帕维亚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后肾脏器官的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2]。
2018年,美国犹他大学医学系肾脏病科的研究人员采用自体和异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肾衰竭进行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异体治疗未出现免疫排斥等不良反应,并指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肾脏损伤的修复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3]。
在国内,对于干细胞治疗肾损伤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了一项临床实验项目,评估同种异体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在肾脏移植中的功效和安全性。该研究将120名参与者随机分配为两组:间充质干细胞组和对照组。间充质干细胞组在接受治疗的第0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内静脉注射同种异体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在接受移植后12个月内,对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肾功能正常恢复的比例和肾功能恢复的时间等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第12个月所有患者均生存,且肾功能稳定。
截止2020年2月,在http://clinicaltrials.gov网站上注册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肾损伤的临床研究项目有6项。目前有研究表明,不论何种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都可以促进急性肾损伤的修复[4]。
随着临床试验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不难发现,干细胞在急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和关键的作用,干细胞疗法相比传统的肾脏疗法具有巨大的潜力。未来,干细胞在肾脏疾病治疗方面或将会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资讯出处:
[1]齐晓瑞, 卢珊, 窦艳娜, et al. 干细胞技术在肾功能衰竭中的研究进展[J]. 医药前沿, 2017(10).
[2]Gnecchi M , Danieli P , Malpasso G , et al. Paracrine Mechanism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Tissue Repair[J].
[3]Florian Tögel, Cohen A , Zhang P , et al. Autologous and Allogeneic Marrow Stromal Cells Are Safe and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Kidney Injury[J]. Stem cells and development, 2008, 18(3):475-485.
[4]邢丽, 宋尔霖, 贾西贝, et al. 骨髓干细胞通过多种机制促进缺血再灌注小鼠肾脏修复%Stem cells contribute to the regeneration of renal injury after ischemia-reperfusion through multiple mech-\ranism[J]. 实用医学杂志, 2019, 035(007):1073-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