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疗法的不断发展,干细胞的潜力也被不断挖掘出来。已有研究表明,肠道干细胞位于隐窝基底部,在向隐窝顶部(肠腔方向)迁移的过程中,可以分化成不同的肠粘膜细胞,负责肠壁的修复再生。
然而,肠道干细胞本身也有可能被感染损伤。日前,德国科学家们发表了一项新的研究,他们发现肠道干细胞在损伤情况下的人体自愈机制。这一发现有望为治疗急慢性肠道炎症提供新的思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杂志上。
![研究发现肠道干细胞受损后的自愈机制 研究发现肠道干细胞受损后的自愈机制]()
图片来源网络
众所周知,通常情况下,当肠壁细胞受损发炎时,位于肠黏膜深处的肠道干细胞便会加速增殖,产生子细胞替代受损的肠壁细胞,恢复肠道的屏障保护功能。但如果肠道干细胞自身也受到感染会怎样呢?
来自德国柏林沙里泰大学医院和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找到了这一答案。他们发现直接位于受损肠壁细胞层下的肌肉细胞会起到关键作用。
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位于受损肠壁细胞层下的肌肉细胞能在干细胞功能受损时释放一种名为R-spondin 3的信号传导蛋白,让其余的健康细胞承担起干细胞的任务,增殖产生子细胞,修复受损区域组织。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人体在正常的肠道干细胞修复机制失灵时,还会启动 “紧急预案”。但如果“紧急预案”不能顺利进行,严重的肠道炎症甚至会威胁生命。所以在临床上不难看到有些肠道炎症很快就能治愈,而有些却会转为慢性的复杂病症。
研究主要负责人、沙里泰大学医院肝病学与肠胃病学专家米夏埃尔·西加尔表示:“如果我们能找到激活这种肠道紧急自愈机制的方法,也许会对治疗肠道疾病产生积极影响。”
资讯出处:
[1]张毅荣.德国研究人员发现肠道干细胞受损后的自愈机制[N].新华网,201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