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Supervision training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0512-66208178
微信平台:restembank
邮箱:services@restembiotech.com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
-
07
-
29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免疫系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新研究发现,激活免疫系统的癌症治疗已被证明是有效的,特别是在某些实体恶性肿瘤的情况下。因此,了解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的免疫状况,对免疫疗法的应用至关重要,但在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中,其潜力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近日,由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赫尔辛基大学医院以及东芬兰大学组成的研究团队发表了一项新研究,他们试图了解不同类型的血液癌症和癌细胞的基因改变,寻找其与免疫反应不同阶段之间的关系。或许这个尝试能够为肿瘤免疫治疗带来新方向,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Cancer Cell》杂志上。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将涉及36种血液癌症类型的8000多个转录组和2000个癌症样本的基因多组学数据整合在一起,以全面分析血液癌症转录组的免疫学特性。他们验证了100多种急性髓样白血病(AML)和MDS样本中的免疫、表观遗传和肿瘤相互作用。同时,确定了免疫浸润和免疫排斥的癌症之间的微环境和遗传差异,并证明了表观遗传组成与抗原呈递之间的联系。 此外,研究团队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进行了甲基化模式分析,发现甲基化变化可抑制AML中的HLA基因并诱导骨髓瘤中的癌症抗原,包括基因表达数据在内的综合分析则指向了可能适用于某些癌症类型的免疫靶标。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基因组和微环境因素与不同肿瘤之间免疫状况的变化有关,强调了整合免疫领域不同方面的遗传、表观遗传、转录组数据以及肿瘤微环境的必要性,有助于全面了解可能影响免疫疗法反应的潜在决定因素。 研究人员表示,该发现为患者的治疗和生存提供了线索,支持了将免疫学特性以及遗传...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
-
07
-
24
衰老是人体发展的自然规律,衰老相关的认知功能下降主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前者引起的认知能力减退的现象被定义为衰老性认知 (Cognitive aging),后者与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有关。 近日,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和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发表了一项新研究,他们发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C-MSCs) 具有修复损伤神经细胞的功能,能够通过HGF-cMet-AKT-GSK3β通路调节tau蛋白磷酸化,显著提高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模型动物的学习记忆和认知能力。相关研究结果于7月6日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期刊上。 干细胞干预衰老相关认知功能下降是该研究团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在此之前,该团队已经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Death and Disease》提供证据,证实hUC-MSCs具有一定改善老化大脑认知能力。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hUC-MSCs能有效逆转AD大脑的结构改变和功能下降,显著提高SAMP8小鼠(一种加速衰老的AD小鼠模型)的认知能力,并证明hUC-MSCs分泌的核心因子HGF(肝细胞生长因子)在hUC-MSCs修复AD大脑损伤神经细胞提高认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包括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改善神经纤维缠结,降低神经元树突棘损失,增强神经突触可塑性等。 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发现,hUC-MSCs的部分功能是通过分泌HGF激活cMet-AKT-GSK3β信号...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
-
07
-
1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SC)在多发性硬化、类风湿关节炎、衰老脆弱症、帕金森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上具有潜力。那么,是什么赋予间充质干细胞如此强大的功能? 科学研究已经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与功能,包括多向分化潜能、促进组织再生、分泌抗炎/营养性因子、调控组织微环境、免疫调节功能、促进免疫系统平衡的恢复以及归巢效应等。尽管一些临床试验取得了成功,但研究人员仍无法解释为何MSC治疗有时会难以达到理想的结果。新发表在《分子疗法》中的一项研究或许给出了答案。由大阪大学领导的小组通过研究发现,MSC治疗结果不一致可能归咎于宿主因素,而不仅仅是MSC本身。 脂联素(adiponecti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有益激素,结合细胞表面上的T-钙黏蛋白(T-cadherin)存在,在肌肉再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在基于干细胞培养的系统中测量外泌体的产生,证实了脂联素数量的增加会导致MSC产生的外泌体丰度相应增加,而这依赖于T-钙黏蛋白的表达。 研究还发现,脂联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很高,能刺激外泌体(exosome)的产生,其中外泌体是小型膜包围囊泡,可携带蛋白、脂质和DNA在细胞之间转移。有趣的是,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携带刺激受体细胞修复的信号。 于是,研究人员将MSC注射到患有心力衰竭的小鼠体内,结果使得它们的左心室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很显然,这一结果与循环外泌体数量的增加有关。不过更重要的是,MSC治疗后的心脏功能可通过血液中脂联素水平的增加而得到进一步加强。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MSC通过产生外泌体来发挥对心脏功能的治疗作用,而外泌体的产...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
-
07
-
09
自疫情爆发以来,间充质干细胞的巨大潜力逐渐展现出来,其治疗新冠肺炎的潜在益处也支持了全球相关试验的快速启动。那么,这些潜在价值到底表现在哪里?近日,发表在《干细胞转化医学》(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杂志上的系统性文献综述和随机效应的荟萃分析,向我们展示了这一答案。 文章分析结果向人们展示了三点:首先,大量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参与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临床研究,并且未出现不良严重反应,这一发现与美国以及全球范围内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其他疾病所取得的安全性相似,这提供了低风险的证据;其次,分析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死亡率和改善肺功能的益处;第三,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可减轻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生理和免疫反应,这种潜在的作用机制在其他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也得到了证实。 也正是因为如此,间充质干细胞成为了此次抗疫重要的力量。面对新冠疫情,间充质干细胞(MSC)因为免疫调节特性,在再生医学、免疫炎症性疾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今年3月,由上海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多家机构合作的临床项目已经发布了初期数据,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显著改善7名新冠肺炎肺炎患者的肺功能,部分病人痊愈出院,这无疑是个非常令人振奋的消息。 早在2003年,间充质干细胞对肺部免疫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在动物模型中被证实;2004年,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的临床案例被报道。此外,今年多项关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试验公布了结果。这些都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对肺部的免疫炎症性疾病具有治疗潜力。 ...